彝族節慶:走進草馬節 體味古老文明之韻
小編為大家提供云南資訊,云南旅行攻略,云南美食,云南酒店,云南會展,云南團建,云南活動策劃等一切相關信息
草馬,就是字面上的意思,用草根據馬的形狀扎的,根據個人喜好,也可以裝點些不同的鮮花。
其實,草馬節的來歷更多的是體現在人文習俗方面。彝族古時候是生活在大草原的民族之一。也和歷史上的其他民族一樣,有過許多大規模遷徙和奔波,流落到全國各地。
有少數遷徙到文山的彝族,在文山定居并繁衍后代。因此,彝族十分敬重曾陪伴祖先長途跋涉、相依為命的馬,這種節日就叫草馬節,在文山市彝族(阿扎、阿細)兩個支系中較盛行。
草馬節在每年的農歷八、九月,相連的村寨一般不選同一天,為的是避免相碰,以便各村寨問互相來往祝賀。節日當天下午,各家自己用茅草扎一匹駿馬,用瓜葉做成馬籮馱于草馬上,籮內裝一些灶火灰和野草籽,草馬上插一些七色野花。晚飯時,各家都殺上一只雞,做一些好菜飯,并塞一些菜食于草馬嘴里,同時祭奠祖先。飯后,各家把打扮好的花草馬送到村子西邊路旁草叢中。第二天,各家又將草馬搬到路兩邊,排成長草馬隊,讓村里人相互共同評論做草馬的手藝,做得好的就作為來年大家學習的榜樣。中午飯時,各家都自帶一些雞、豬肉、米、酒和蔬菜,在山里燒煮野餐,比賽做菜飯的手藝,比賽外村來客多少,以菜飯做得好、客人來得多的人家為稱贊對象。
飯前,菜飯先獻草馬才能用餐。中午飯后,舉行斗牛比賽,得冠軍的牛主人也會受到眾口稱贊,冠軍牛也就會有許多人出高價求購。因此,不少人家為能使自己的牛得冠軍,從春節時便注意精心喂養,定時定料,注意經常洗刷牛身,防止過度勞役,愛護備至。節日之夜,過節的村子男女青年同外村來的客人,一起在村中的場地上盡情吹、拉、彈、唱,跳弦子舞,一直到深夜甚至次日凌晨。這一場節日的狂歡,不僅僅是傳統習俗的傳承,更體現了人文社會的人情味。扎草馬:所謂草馬就是用野草、野花、野果和竹子編制裝飾成馬的模樣,一公一母,小馬若干,高的一對2.3米,為公馬和母馬,矮的在1.7米左右,插上各色野花,打扮成五顏六色的樣子。老與少,家家戶戶一起動手,裝點著節日氣氛。對草馬節的來歷流傳著一個有趣的傳說在遠古前,天庭有12個兒子,每個兒子都分工各管一行,其中有個兒子分管牛馬,專門從事趕馬做生意。他趕馬做生意,從南到北,從東到西,馱運糧食和鹽巴到各地販賣,不分白天黑夜,馬不停蹄,通曉達旦地走。那時,人們沒有房子,住在樹洞或石硐里,糧食用囤籮裝放大樹下或石巖腳下,這些馬吃完地里的莊稼后又去吃囤籮里的糧食,吃飽后就在囤籮里睡,嚴重損害了百姓的生產生活,百姓憤恨地將其稱之為“害群之馬”。
從此,彝族人為保清秀平安、五谷豐登,選一個日子,舉行隆重的草馬節活動。這天,全寨統一殺豬宰牛,戶戶殺雞、鴨,每戶扎一匹草馬,在馬身上插五顏六色的草馬花,爾后統一將其送往西方,意即將這害群之馬遠送西去,盼望彝家人幸福吉祥。
以上內容部分來源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刪除